制造業生產力改善案例
時間:2020-03-24 15:35 作者:惠創院 點擊:次
我們有一個非常開放的工作環境,我們相當注重工作成果,而不是工作時間長短。
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,用數據說話、用標準管理。
生產力
•非哲學非學術研究上的生產力概念!
•用數字來表示、以數值指標方式來表達,客觀體現企業的產值與人力投入的關系,稱之為生產力。
•于不同環境下存在各種狀態與計算方法,一般為:
Productivity index = Production key / Human key
•例:
項目 |
A原計時 |
B計件后 |
B VS A |
產能 |
一樣產能 |
一樣產能 |
不變 |
員工人數/人 |
20 |
16 |
-4 |
上班天數/天 |
6 |
5 |
-1 |
出勤時數/小時每天 |
12 |
11 |
-1 |
員工收入 |
100% |
120% |
+20% |
生產力/PPM |
161.50 |
264.27 |
+64% |
員工分類
•直接生產 Direct staff : 直接與產品生產相關的人員,不含生產辦公室管理人員、文職人員;
•間接生產 Indirect staff : 與產品生產存在相關聯,但非直接生產人員;如質檢、倉儲、行政雜務人員;
•管理人員 Office staff :辦公室(含生產車間)文職人員、管理層。(如行政、財務、采購、IT等…)

結果為導向,過程需監控。
標準管理,數據為王;用數據說話,看圖表做事。
月度看趨勢、周表看動態、日報看明細!
企業開會的意義
A、不是為了追究、指責與推卸責任;
B、為了輔助協調、提高效率。(工作計劃中,應有完成任務的預案;也就是說,在提出本部門工作計劃的同時,應含有需配合和協助的其他支持,以確保計劃的順利實現)
•目的:為了輔助協調、提高效率
•原則:會必有決、決必有行
為您提供專業人力資源咨詢顧問服務!